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群尺度国土空间利用的9大问题

2017-09-19 方创琳 马海涛等 赛杰奥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3 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中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在此群体内,将突破行政区划体制束缚,实现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逐步实现规划同编、产业同链、城乡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科技同兴、环保同治、生态同建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人类健康发展,城市群尺度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城市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清晰认识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中现存的问题,通过评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01

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群的不断发展,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及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在土地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 



02

沿海城市群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且严重缺水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到区域政策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心城市与周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产业转移的障碍较大,从而也牵制了沿海地区城市群的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城市群内部工业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性不强,各城市的工业结构相似性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低,必然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也削弱了城市间经济联系及城镇间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沿海城市群还存在着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象。



03

城市群生态环境退化,地下水环境问题突出



伴随着沿海地区城市群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人口激增,特别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地区。从某种程度上说,沿海地区许多城市在开放初期实际上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是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注重经济速度,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然,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势必会增加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从而进一步牵制经济的高速发展。

 

苏锡常地区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程度高,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也较高,主要开采第Ⅱ承压地下水。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资源日益减少,并产生了严重的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04

城市群管理体制不顺



一个城市群可能分属若干不同的行政区,在发展战略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城市群区域与各行政区域之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都有可能存在明显的冲突,缺乏协调一致。区域行政壁垒的存在导致要素流动和进入成本偏高。中心城市管理职能的不完备导致城市群区域内经济发展无法协调。要素市场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性障碍的制约与束缚。从区际要素流动来看,这种体制性障碍集中表现为区域行政壁垒对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导致要素流动与进入成本偏高,致使区域资源要素不能顺畅流向优势区位——城市,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群的发展。

 


05

城市群内部结构功能不完善



从城市群网络体系的内部结构来看,国外成熟城市群大都以大城市为核心,以卫星城市为依托,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比例结构。中国城市群的内部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在东部地区的三大城市群中,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比较合理外,其余两大城市群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例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内(不含港、澳地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结构比不尽合理,大城市和小城市数量偏少,整个城市体系结构缺乏有效的传承环节。 



06

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实力弱,区域经济缺乏核心辐射源



由于城市群缺乏强有力的核心辐射源,加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加重了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矛盾。大城市,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点,它与周边城市是相互联系、唇齿相依的共生体,大城市是一个核心,其他周边城市则是拱卫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城市还仅仅局限于点的发展,没有形成面的扩展和辐射作用,限制了大城市的延伸,大大降低了大城市的功能。 



07

城市之间缺乏分工协作,产业结构趋同



各城市发展目标相似,产业结构雷同,生态环境系统缺乏引导控制,导致整个区域资源使用浪费和发展水平落后现象非常普遍。在招商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甚至恶性竞争,损害了区域的整体利益。 



08

产业链条薄弱,城市之间难以融合



我国城市群内的城市间的联系不紧密,区域内的城市各自为政,城市发展的目标大体相似,产业结构雷同,因此导致整个区域内资源浪费。各城市之间的竞争明显大于联合,摩擦高于融合,无形之中削弱了城市群的繁荣和发展。

 


09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弱



中心区域人口剧增,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缺乏足够的环保设施和生态功能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弱。

 


本文摘编自《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方法》(方创琳 马海涛 李广东 王振波 李秋颖 著. 责任编辑:朱海燕 丁传标.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8)一书“第2章 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技术思路”,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53232-9

  

城市群地区是我国国土空间集约利用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核心区,但同时又是国土空间利用粗放、集约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失调等的问题区。提升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重点就是提升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这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优化我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确保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方法》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协调发展角度出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提出了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搭建了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的技术思路和技术路径,研发了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的技术体系与技术方法,开发了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技术系统和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技术系统,提出了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分级分区与提升路径。


推荐阅读

关键词 | 创新地理学 | 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 制度经济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 创新集群 | 城市化 | 城市群新论 | GIS | 地理设计地理优秀图书奖 |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